广告

圆桌派|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把握好“度”很重要

2023/9/12 16:18:08   来源:东营网-黄河口晚刊    

  不少家长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孩子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兴趣爱好,但是这个兴趣爱好是家长不喜欢的,当出现这样的矛盾时,家长们就会很纠结,究竟是让他们坚持自己的爱好,还是让他们跟着自己的想法走。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许多家长用劝说的方式要求孩子去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但有时会从孩子眼中看到无奈,似乎他们对此并不感兴趣。而对于孩子自身感兴趣的篮球课、编程课、手工课、绘画班等,有部分家长觉得这些兴趣归兴趣,和学习不大相干,这是错误认知。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他们成长中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增加他们的专注力、自信和创造力等,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学习和成长。

  作为家长,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的兴趣爱好?如何把握支持孩子兴趣爱好的“度”?

  兴趣爱好是孩子受益终身的精神财富

  孩子有自己感兴趣并擅长的东西会更加有自信,会愿意和他人主动交流分享;交朋友时也会更加落落大方,不畏手畏脚。即使受挫也不会怀疑自己,而是坚持寻找正确的方向,可见,兴趣爱好对孩子的身心是有积极影响。

  可以缓解身心压力。孩子在学习之余,有属于自己的健康有趣的兴趣爱好,不仅可以愉悦身心,缓解学习疲劳,有效缓解孩子的精神、心理压力,还会让孩子在擅长的领域获得成就感,从而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可以让孩子掌握属于自己的专长。良好的兴趣爱好,能够给孩子的成长加分,鼓舞孩子成长,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多一个风帆,多一份力量。我们要鼓励孩子学习兴趣爱好,让孩子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不能把分数看做孩子成败的唯一标准。

  以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良好的兴趣爱好能激发孩子智力水平的提高,在遇到困难时会认真探索、钻研、寻找答案直至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这些会不知不觉体现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学习乃至工作中,并给孩子带来无限的收益。

  面对孩子的兴趣爱好 家长要支持鼓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才能让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精彩。

  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兴趣爱好可能与家长们所期待的完全不一样,比如,父母一直想有一个会弹钢琴的女儿,而孩子出生之后对画画很有兴趣,总是在涂鸦。那父母是尊重孩子的兴趣还是强制孩子放下画画去学习钢琴呢?聪明的家长一定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才是对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帮助,而强制孩子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习自己并不喜欢的兴趣,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不急于否定孩子的兴趣爱好。对于孩子来说,也许他们的兴趣爱好只有三分钟热度,他们今天说要学画画,明天又要去学跳舞,后天可能又去打篮球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家长没有必要急于否定孩子的兴趣爱好,而是要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鼓励孩子多尝试后爱上某一项兴趣,从而长时间地坚持,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支持并鼓励孩子的兴趣爱好。有部分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并不是很了解,从而也就不赞同孩子花大量时间在兴趣爱好之上,家长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内在动机”,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励着你坚持去做一件事,并享受其中。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他们并不觉得累,也并不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

  还有部分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多才多艺、自信大方,而自己家的孩子什么兴趣爱好也没有,就会抱怨自己家孩子啥也不会,其实根源还是在家长的引导。作为家长,要多鼓励和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画画、唱歌、乐器、跳舞、手工等,孩子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鼓励孩子多去尝试多去探索,自然就拥有了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

  家长把握好支持孩子兴趣爱好的“度”

  在人生旅途中,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为之坚持努力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在孩童时期,兴趣爱好的种子开始悄悄发芽,家长们要及时抓准时机,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同时,家长也不能够过度放纵孩子去感受兴趣,而放弃学校的学习任务。所以,家长应该要学会如何去把握孩子对兴趣爱好的“度”。

  多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并有始有终地坚持。孩子一旦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家长要鼓励孩子,让孩子勇敢地去探索。同时,家长要观察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欢,如果孩子不是三分钟热度,可以鼓励孩子学下去,坚持下去。同时,家长还要告诉孩子,既然选择了这一兴趣爱好,就要尽自己的最大可能坚持下去。

  控制好在兴趣爱好上花费的时间。孩子一旦有了兴趣爱好,就很容易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表,让孩子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是在其他时间,依然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兴趣爱好的培养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孩子有兴趣,家长第一时间不要去破坏它,要给孩子一个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力,也许这个时候,家长会发现孩子身上更多的闪光点。

  (记者 牛盼盼)

编辑:姜永辉    责任编辑:徐茸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