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广饶:高科技智能化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2019/9/25 19:06:39   来源:东营日报    

  又是一年收获季,漫步广饶县的田畴沃野,金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的蜜桃、绿油油的蔬菜跃入眼帘,农机驰骋田间,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渐成潮流……近年来,广饶县围绕“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一核心问题,将“高科技”融入农业绿色发展中,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批批家庭农场,一个个农民合作社,一家家农业龙头企业在田间地头不断成长,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力军。

  大王镇后贾村是一个蔬菜种植专业村,村里一半以上的农户靠种植大棚蔬菜为生。但由于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模式,蔬菜品质难以保障。2014年,村民韩军毅然放弃了自己退伍后在化工行业打拼出的一方天地,回到家乡,创办了后稷家庭农场,建起了现代化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基地,开始了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之路。如今,后稷家庭农场建有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46个,占全村蔬菜大棚的五分之一,并依靠“高科技”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发家致富。

  走进后稷家庭农场的现代化日光温室大棚内,沿着大棚300米长的中轴线,两条细长的轨道贯通南北,这是采摘西葫芦时用到的运输车轨道。不远处,几位老农正在处理干枯的西葫芦的枝蔓,准备过几天栽植新的种苗。“这个大棚靠科技降低成本、提高产量,西葫芦亩产能达到4万斤!”韩军介绍道,这个现代化大棚每年仅自动温湿度控制系统和高效水肥一体化项目这两项,就能节省人工费5万余元,节省水肥6万元,比过去传统的人工管理增产达20%。在后稷家庭农场的带动下,周边的蔬菜大棚逐步加入“智能化队伍”,富有科技含量的现代化大棚将成为“新宠”。

  不仅如此,后稷家庭农场大棚蔬菜秸秆就地还田技术的应用,让周边近三分之一的农户都用上了秸秆粉碎还田机,大棚还田面积达到了2500亩,特别是圆茄、西红柿大棚基本达到了全覆盖,提高了土地肥力,蔬菜增产8%—10%左右,众多农户真正享受到“绿色循环农业”带来的实惠。

  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和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2013年以来,广饶县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开展合作社规范提升和家庭农场示范创建活动,引导农村土地向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流转,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19年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家庭农场112家,目前,全县拥有县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4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67家、家庭农场595家,带动7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同时,引导和鼓励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积极探索火龙果、铁皮石斛和草莓等“名优特新”特色产业,提高农地资源产出效益。

  今年56岁的王继海是一位地地道道从土地里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他在2009年就创立了广饶县健士富硒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全国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3年,合作社同北京首农集团达成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生产的优质蔬菜通过自有物流体系一站直达首都,既快速又新鲜,深得北京市民喜爱。如今,合作社探索旅游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引进了近十种新品种果树,建设了高产新品果园,配套了生态藕池、观光长廊等特色景观,发展的生态观光农业风生水起。目前,采摘园的果品也搭上了蔬菜的销售直通车,进入首都市场,受到消费者欢迎。

  目前,全县农旅融合发展园区达到82家,涌现出了广饶县淄泰家庭农场、广饶县善耕老农和广饶县鑫诺家庭农场等一批走休闲采摘路线的成功案例,为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徐茸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