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文化源远流长 留学生迷上中国文化

2018/11/9 21:10:13   来源:中国山东网    

  中国山东网东营11月9日讯 (记者 张艳秋) 11月9日,“感知中国·活力山东”2018百名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社会体验活动走进东营区文体活动中心,参观体验东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详细了解吕剧的起源文化。这里极富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给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吕剧是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在山东琴书的基础上发展演变成为一个剧种。1900年冬,山东广饶琴书艺人时殿元借鉴京剧艺术形式,第一次将琴书段子《王小赶脚》改为化装演出,引起轰动,这便是吕剧最初的表演形式。吕剧这个地方剧种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了。山东吕剧是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曾名“化装扬琴”“琴戏”。系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坐腔扬琴)发展演变而来。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流行于山东地区。最初的吕剧班大都走乡串村,演出于田间地头。

  几十年来,吕剧得到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演员和剧目。作为吕剧发源地的东营区,采用民办公助的办法,已先后扶持发展起了牛庄镇庄户剧团、史口镇庄户剧团、时家村庄户剧团、王岗村庄户剧团等60多个农村庄户剧团。由于这些剧团上演的大都是些庄户人爱听爱看、以本地方言为主要唱腔和道白的传统剧目和以身边人、身边事为题材,自己创作的新剧目,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

  几年来,在东营区文广新局的帮助下,又先后创作出了小吕剧《卖蟹记》《孙武泪》《探亲》,吕剧表演唱《长天热土铸辉煌》《高风亮节肝胆红》《夸夸俺村新变化》等剧目。他们自编自演的小吕剧《卖蟹记》,以优美的旋律、婉转的唱腔,令观众流连忘返,经市艺术馆调演后,已被推荐到省文化厅参加全省文艺调演。他们彩排的传统古装戏《白蛇传》《王小赶脚》《借年》《墙头记》《小姑贤》等,演员们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把剧情唱腔加以改革创新,使吕剧呈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兴旺。

  当天下午,在东营区文体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来访的留学生,并带领大家参观吕剧演出的配饰、服饰、演出道具等。参观过程中,留学生们被配饰、服饰样式的繁多所震撼,吕剧演出配饰清丽简单,以珠凤为主,装饰花不多,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演员的头面饰件须按需选择使用,种类较多,服饰则轻柔淡雅,以生、旦、净、末、丑为依据划分。据江馆长透露:“有的小旦演出时,在一个晚上需要连换10多套服装。”

  一位留学生表示,在济南剧院看过吕剧表演,感觉节奏欢快活泼,唱腔也优美动听,没想到它的发展史如此悠久。“吕剧能发展到今天真的不容易,我很喜欢它的旋律,以后有机会,也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还有留学生开玩笑地说,“真的很有意思,老太太那么大年龄上台表演,装扮成成恶婆婆刁难起媳妇来有板有眼,惟妙惟肖,给吕剧点个赞。”

  此次活动将先后走进山东吕剧发源地、科瑞集团、海科化工等具有当地文化、经济代表性的参观点,并深入体验曹文忠剪纸、刘氏布偶及乐安苇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留学生们对山东文化、经济有更深层次地了解,留学生们回到自己的祖国后,能够向亲人、朋友们讲述在山东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介绍山东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以及祥和幸福的城乡生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故事。

编辑:胡立荣    责任编辑:徐茸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